终端售后服务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服务规范》),其中明确规定了移动通讯终端生产企业、维修机构在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时应遵循的服务质量要求。
《服务规范》要求,维修机构应在营业场所公示授权维修证书、服务质量承诺、主要配件来源及价格明细表、服务人员技能资格证书等内容。但通过记者的走访和消费者的反馈,大部分手机维修店铺并未公示以上信息。
同时,《服务规范》属于推荐性行业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。“手机产业发展迅速,产品多元,因此很难用一条标准规范所有品类的手机维修服务,这就要求相关标准也要及时更新修订。”盘和林表示。
“标准分为企业标准、地方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国家标准等,标准制定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,需要企业、标准化机构等共同参与建立,然后推广,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,需要逐步完善。”芦云说。
芦云建议,规范手机维修市场,首先需从源头规范手机维修产业,手机维修店铺应让消费者清晰辨明其为品牌官方授权还是第三方。其次,在维修过程中,商家应清晰告知消费者价格、维修内容、所需配件等,避免引发误解。
“同时,手机维修的协议往往由经营者单方出具,其中一些条款可能存在不公平的情况,因此协议内容应当规范合理。消费者维修前应多询问多了解,在交付产品时注意留存证据,出现问题及时向商家反映。”芦云表示。
盘和林建议,消费者应选择信誉度较好的维修店,最好是品牌方自营售后。遇到纠纷时,消费者可拨打消费者投诉热线,同时保存好证据以便进一步维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