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尚未登录/注册
主页|日志|相册|个人档
日志列表>日志
小学作文危机
分类:默认
权限:0 转载:0 分享:0
[2024/10/15 11:18:42]
 人流哄闹着东西奔涌,杂沓的脚步、尖利的叫声夹杂成一片,远远地有汽笛鸣过来。

  “快!快!”

  “哎呀,老方,咋才回——”

  “着火了!着火了!”

  一阵推搡中,爷爷刷白着脸,脚步都变得踉跄了。

  “别急,别急,消防在!”

  “好不容易开进去的……”

  “烟还不大,一楼撤出来了。”

  我们急急地围在门口,爷爷奶奶互相搀扶着,立都快立不住了。

  围墙外堵着一大群租户,小的在哇哇大哭,大的有的拿着锅铲,有的趿着拖鞋,都拉长了脖子巴望着里面。

  “谁知道这电线怎么回事!”

  “我那辆新买的电瓶车呀!”

  “幸好没到深夜……”

  “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菜烧糊了,谁料……”

  “还好,还好,水枪已经在飙了!”

  烟雾与水汽一起蒸腾着,塑料燃烧的臭味四处弥漫,鼎沸的人声中,我听到猫咪的叫声传来,一声又一声,凄厉,焦躁……

  城中村的点点细节,都是幼时回忆

  昨天,记者联系上了董不非和他的妈妈,聊了聊这篇作文背后的故事。

  董不非今年12岁,7岁之前,和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一起住在萧山东站旁边的董家埭。

  董家埭过去是一片城中村,不过后来因为拆迁,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。

  “现在住的单元房,其实没有什么特点。虽然住的房子比以前的好,但过去城中村里浓郁的市井气息、生活百态,很难找得到了。”董妈妈说。

  董不非小时候住在城中村的那种多层民房,自家住一层,其他出租给外地来杭州务工的人。每天楼梯走进走出,东南西北的方言口音各不相同,到了饭点,大家又把菜端到灶头,飘出不同香气的油烟味,这些听到、看到、闻到的记忆都成为了董不非在作文里的生动细节。

  董妈妈说,城中村里那时候狭窄的小路,乱接的电线、电瓶车充电,都是过去每天接触的东西。当时董不非回到家说要写消防作文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曾经住过的城中村。

  “其实董家埭没发生过严重火灾。作文里起火的故事,是我们以前教育孩子时举的例子,就发生在离董家埭不远的涝湖村。我记得是因为电瓶车充电引发火灾,当时还闹得蛮大,我回到家和我爸妈以及董不非说这个事,就告诉他们平时要多注意消防隐患,电动车充电、电线老了要换,还有要装消防三件套。没想到这些消防的知识他还记得。”

  这些“电气火灾”的细节,也成为了董不非埋在文章里的伏笔。董不非说,老师和爸妈平时也会告诉他,像电动车乱充电,家里不准备消防设备,发生火灾就会很危险。

  董妈妈说,这篇文章的整体想法、标题和文章留白的结局,都是董不非自己写的,家长和老师最后帮忙完善了一些细节。当时看到孩子的文章,简直有点“炸裂”了,最终能拿到这个奖,大家都蛮骄傲的。

  董不非倒没那么激动:“我就是觉得吃惊。文章交上去好几个月了,以为文章写的不好,没戏了,结果竟然拿了一等奖。”

  从小培养阅读和想的能力

  妈妈分享了一个提高写作的土办法

  董不非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让许多人感到惊艳,主要是他抓到了很多细节,把城中村那种有趣却杂乱的环境还原得很好,又把消防知识点结合其中。

  董妈妈说,其实平时没给孩子固定地训练写作,如果一定要说出原因,或许就是日常有意识的在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,这点对他帮助很大。

  董不非的父母都是老师,尤其是董妈妈作为语文老师,在董不非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让他进行阅读,董不非很喜欢看动物小说,就把类似《野性的呼唤》这些书看了一遍。后来又开始看一些故事性强的小说,比如郑渊洁、杨红樱、曹文轩的书,还有一些童话类的故事,都是反复来回地看。看到动情的地方,还会忍不住哭鼻子。

  如今,董不非最喜欢的就是玩乐高玩具以及看书。到了六年级,他已经把《哈利波特》系列都看完了,开始接触一些古代小说,比如《三侠五义》、《封神演义》等等。董妈妈告诉记者,现在自己看过的一些好书,也会给董不非看,这或许就是他写作能抓住细节的原因,“毕竟书看的少,无水之源,也写不出什么东西。”

  董妈妈还分享了一个让董不非练习的“土办法”:每次开车去吃饭路上,董妈妈会给董不非一个主题,比如“下雨”、“灯光”,让他连续说出二十句话,编成一个故事。董妈妈也发现,孩子似乎对天马行空的故事更加擅长,能想出一些自己都想不到的故事。
返回文章首页
文章标签:
【日志评论(0)】
暂无评论。

分类>默认
----------
个人中心.管理.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