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尚未登录/注册
主页|日志|相册|个人档
日志列表>日志
小学作文危机
分类:默认
权限:0 转载:0 分享:0
[2024/10/15 11:18:42]
[内容]:全文(共3页)
人流哄闹着东西奔涌,杂沓的脚步、尖利的叫声夹杂成一片,远远地有汽笛鸣过来。
“快!快!”
“哎呀,老方,咋才回——”
“着火了!着火了!”
一阵推搡中,爷爷刷白着脸,脚步都变得踉跄了。
“别急,别急,消防在!”
“好不容易开进去的……”
“烟还不大,一楼撤出来了。”
我们急急地围在门口,爷爷奶奶互相搀扶着,立都快立不住了。
围墙外堵着一大群租户,小的在哇哇大哭,大的有的拿着锅铲,有的趿着拖鞋,都拉长了脖子巴望着里面。
“谁知道这电线怎么回事!”
“我那辆新买的电瓶车呀!”
“幸好没到深夜……”
“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菜烧糊了,谁料……”
“还好,还好,水枪已经在飙了!”
烟雾与水汽一起蒸腾着,塑料燃烧的臭味四处弥漫,鼎沸的人声中,我听到猫咪的叫声传来,一声又一声,凄厉,焦躁……
城中村的点点细节,都是幼时回忆
昨天,记者联系上了董不非和他的妈妈,聊了聊这篇作文背后的故事。
董不非今年12岁,7岁之前,和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一起住在萧山东站旁边的董家埭。
董家埭过去是一片城中村,不过后来因为拆迁,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。
“现在住的单元房,其实没有什么特点。虽然住的房子比以前的好,但过去城中村里浓郁的市井气息、生活百态,很难找得到了。”董妈妈说。
董不非小时候住在城中村的那种多层民房,自家住一层,其他出租给外地来杭州务工的人。每天楼梯走进走出,东南西北的方言口音各不相同,到了饭点,大家又把菜端到灶头,飘出不同香气的油烟味,这些听到、看到、闻到的记忆都成为了董不非在作文里的生动细节。
董妈妈说,城中村里那时候狭窄的小路,乱接的电线、电瓶车充电,都是过去每天接触的东西。当时董不非回到家说要写消防作文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曾经住过的城中村。
“其实董家埭没发生过严重火灾。作文里起火的故事,是我们以前教育孩子时举的例子,就发生在离董家埭不远的涝湖村。我记得是因为电瓶车充电引发火灾,当时还闹得蛮大,我回到家和我爸妈以及董不非说这个事,就告诉他们平时要多注意消防隐患,电动车充电、电线老了要换,还有要装消防三件套。没想到这些消防的知识他还记得。”
这些“电气火灾”的细节,也成为了董不非埋在文章里的伏笔。董不非说,老师和爸妈平时也会告诉他,像电动车乱充电,家里不准备消防设备,发生火灾就会很危险。
董妈妈说,这篇文章的整体想法、标题和文章留白的结局
下页.上页.余下全文
(第2/3页/3846字/318阅)
文章标签:
【日志评论(0)】
暂无评论。
分类>默认
----------
个人中心.管理.论坛